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甘肃陇南两次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石延召, 刘维成, 傅朝, 付正旭, 徐丽丽, 郑新
干旱气象    2024, 42 (1): 107-116.   DOI: 10. 11755/j. issn. 1006-7639(2024)-01-0107
摘要70)      PDF(pc) (29000KB)(155)    PDF(mobile) (29000KB)(12)    收藏
2017年8月甘肃陇南出现暴雨天气,礼县、武都气象站24 h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极端性和局
地性突出。应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第5代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ERA5、雷达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7年8月6—7日、
19—20日发生在甘肃省陇南地区的2次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重点讨论2次过程的环流背景以及强
降水时段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2次暴雨过程均发生在西风槽偏北气流
与中低层偏南暖湿气流交汇处,但是2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及触发条件不同;雷达回波显示8月6—
7日由冷式切变线引起的暴雨系统对流性较强,反射率因子值较高、中心高度较低,降水率较大,持续
时间短;19—20日暖区降水的反射率因子值较低、中心高度较高,降水率较小,持续时间较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西北中东部ECMWF-HR云量预报产品与FY-2G云量产品的对比
魏栋, 沙宏娥, 秦豪君, 吕巧谊, 刘丽伟, 傅朝
干旱气象    2023, 41 (3): 483-490.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3)-03-0483
摘要156)   HTML7)    PDF(pc) (4768KB)(658)    收藏

为了了解ECMWF-HR模式云量预报产品在西北中东部地区的精度,利用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共计12个月的FY-2G卫星总云量反演产品,对西北地区中东部同时段的ECMWF-HR总云量预报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并选取3个典型区分析ECMWF-HR总云量预报偏差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ECMWF-HR模式对西北地区中东部总云量的预报偏差白天较小,夜间偏差增大约10%~20%。总云量预报偏差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半年ECMWF-HR模式云量预报整体偏多且偏差空间分布均匀;冬半年总云量预报有区域性特征,祁连山区西段明显偏低,甘肃和陕西南部明显偏多,其他大部地区的预报偏差低于夏半年。总体来说,ECMWF-HR模式总云量预报稳定可信,但在祁连山西段和甘肃与陕西南部2个明显异常区域需进行偏差订正。前者需要在模式预报基础上调高10%~30%,后者需要降低20%~30%;订正后的总云量预报与卫星反演结果较为接近,平均绝对偏差约4.5%,且与卫星反演结果具有相似的日变化特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应用FY卫星产品分析陇东半干旱区特大暴雨事件云特征
李晨蕊, 伏晶, 刘维成, 王基鑫, 王一丞, 傅朝, 郑新
干旱气象    2022, 40 (6): 954-967.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6-0954
摘要359)   HTML29)    PDF(pc) (12273KB)(912)    收藏

降水与云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强对流云特征,对降水机理分析、降水监测和预报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7月15日地处西北半干旱区的甘肃陇东出现一次特大暴雨过程,多站日降水量和小时降水量均突破历史极值,本文基于FY-4A、FY-4B静止卫星扫描成像辐射计(advanced geostationary radiation imager, AGRI)数据,FY-3D极轨卫星微波湿度计(micro-wave humidity sounder, MWHS)和微波温度计(micro-wave temperature sounder, MWTS)融合产品,分析此次特大暴雨事件中云宏微观特征、云系演变特征及大气环境条件。结果表明:(1)暴雨云系的云顶类型为过冷水云、混合云、不透明冰云和多层云等,发生强降水的云顶类型以不透明冰云为主,云顶高度达14 km以上;暴雨云系云体深厚,主要为小粒径冰云且伴有强烈上升气流。(2)此次暴雨事件存在对流云团新生、合并及加强过程,对流云团稳定维持是导致特大暴雨发生的主要原因,降水与云顶相当黑体亮温(black body temperature, TBB)及其变化的关系密切,TBB低值区对应强降水,且强降水发生前TBB迅速下降。(3)强降水发生前大气层结表现出浅层对流不稳定的特征,中低层强烈增湿是对流不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低层绝对湿度的差异造成了不稳定条件及降水量级的差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西北东部半干旱区一次极端特大暴雨的触发和维持机制
沙宏娥, 傅朝, 刘维成, 徐丽丽, 刘娜, 刘新雨, 马绎皓
干旱气象    2022, 40 (6): 933-944.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6-0933
摘要423)   HTML11)    PDF(pc) (29447KB)(981)    收藏

2022年7月15日地处西北东部半干旱区的甘肃庆阳出现特大暴雨,多站日雨量和小时雨量均突破历史极值,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针对这次特大暴雨过程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是发生在黄土高原复杂地形下弱天气尺度斜压强迫、弱不稳定能量及深厚湿层背景下的暖区暴雨,局地性强、强降水持续时间长;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及低层气压系统上下叠加的环流形势配置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地面辐合线和偏南低空急流触发对流系统初生、发展,低空急流的发展和长时间维持使地面辐合线不断加强,同时急流左侧(暴雨区)与其出口区和入口区右侧形成的稳定次级环流是对流系统维持的关键,而凝结潜热释放引发的局地锋生、低层正涡度发展则是对流系统发展维持的另一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大气不稳定度维持的重要原因。中尺度对流系统呈现深厚低质心、准静止特征,雷达回波具有后向传播和列车效应特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西北干旱区一次极端暴雨局地性增强的对流环境特征
傅朝, 刘维成, 宋兴宇, 徐丽丽, 沙宏娥, 马莉, 崔宇
干旱气象    2022, 40 (6): 909-921.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6-0909
摘要514)   HTML28)    PDF(pc) (28699KB)(1034)    收藏

干旱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往往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研究其演变特征及成因有利于提升该类天气的预报准确率。2022年8月13日西北干旱区甘肃省金塔县出现暴雨天气,日降水量和小时降水量均突破河西走廊国家级气象站历史极值,极端性、局地性特征显著。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5代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ERA5和实况观测资料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出现在稳定的南亚高压北侧,对流层中、高层动力强迫较弱,斜压系统主要位于低层,为500 hPa短波槽前的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锋;青藏高原热低压外围的低层水汽持续输送,形成了暴雨区局地性的极端水汽条件和中等强度的层结不稳定;地面冷锋前部,酒泉中东部低层水汽输送的区域差异形成了明显的湿度锋区和干线;造成极端短时强降水的中-γ尺度对流系统由干线触发,在冷锋和干线的交叉点处发展为导致极端暴雨的深厚湿对流,干线对流单体发展到深厚湿对流过程具有显著局地性特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陇东南汛前期2次斜压锋生类短时强降水过程动力特征对比
肖玮, 傅朝, 徐丽丽, 刘维成, 狄潇泓, 郑新, 杨秀梅
干旱气象    2021, 39 (4): 641-651.  
摘要249)      PDF(pc) (11617KB)(1223)    收藏
2019年4月19—20日(简称“4·19”)和4月26—27日(简称“4·26”)陇东南出现2次区域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通过诊断锋生函数、温度平流、垂直风切变等物理量对2次过程的动力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次过程均存在高空冷平流、低层冷暖气流交汇,地面分别有明显的冷锋和冷式切变辐合线,属于斜压锋生类强对流。(2)在同样显著的斜压大气环境条件下,2次过程动力特征存在明显差异,“4·19”过程冷空气较为深厚,中、低层强冷平流驱动低层锋生,对流发生在锋面强迫抬升的动力不稳定条件下,呈现出锋面降水特征;“4·26”过程低层及近地层有冷空气扩散,对流发生在近地层锋生与低空急流共同作用下,由热力不稳定主导,对流性降水特征显著。(3)700 hPa和850 hPa锋生函数可分别定量描述低层和近地层影响系统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由于近地层触发系统受地形影响难以界定,尤其“4·26”过程低层及近地层冷空气路径复杂,锋生函数可作为近地层触发系统判定的物理量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甘肃一次冰雹过程降水及闪电活动特征
宋强, 王基鑫, 傅朝, 李红, 卢国阳, 魏素娟
干旱气象    2019, 37 (3): 400-.  
摘要475)      PDF(pc) (2647KB)(1718)    收藏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的测雨雷达(PR)、微波辐射计(TMI)和闪电成像仪(LIS)资料分析2012年8月25日甘肃省一次较强冰雹过程。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受3个分散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影响,对流云像素点约为层云的1/2,对流云平均降水率是层云的8.2倍。冰雹云回波顶高度近13 km,回波强度大于55 dBZ的最大高度为7.5 km左右,降水率大于45 mm·h-1的云层厚度约7 km。降水廓线反映出降水率垂直分布不均匀,对流降水中50、10 mm·h-1的降水率随着高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9 km左右减小明显。此次冰雹过程的闪电发生临近处6 km雷达反射率高于40 dBZ,85 GHz极化修正亮温低于210 K。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应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实现客观、 精细化预报的实例分析
傅朝, 李国昌, 杨建才
J4    2005, 23 (2): 54-59.  
摘要1179)      PDF(pc) (2255KB)(1970)    收藏

用常规填图资料和多普勒雷达PPI资料,对2003年9月18日针对西北区域气象中心10周年庆典的气象保障服务进行了分析,主要论述了在气象资料无时间连续性的现实条件下,常规天气图分析预报方法对此次过程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预报的失效性,而应用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图、速度图资料,通过分析径向风场的特征可预测该系统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